本站
非官方網(wǎng)站,信息完全免費,僅供參考,不收取任何費用,請以官網(wǎng)公布為準(zhǔn)!
三、古代詩文閱讀(共32分,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)
(一)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7—21題。(19分)
17. A(視:比較)
18. C(C介詞,把;A連詞,卻∕連詞,就;B介詞,向∕介詞,到;D代詞,他∕助詞,取消句子獨立性)
19. D(選項中的“雖然不雅”,文中沒有提到)
20. 的然以豪杰自命/視鄉(xiāng)里小兒/如牛馬之尾行//而不可與一日居也/泛舟西陵/走馬塞上/足跡所至/幾半天下/而詩文亦因之以日進(jìn)。(斷錯一處扣0.5分)
21.(1)因此可貴,原本不能用好壞來評定啊。
(“所以”“可以”各1分,通順1分,共3分。)
(2)可是有人還是把太過直露作為他詩文的毛病,竟不知感情跟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,文字隨著情感的產(chǎn)生而產(chǎn)生,只擔(dān)心文字不能表達(dá)出感情,哪里有什么直露呢?
(“或者”“病”“曾”“何露之有”各1分,共4分。)
(二)閱讀下面這首詩歌,完成22—23題。(7分)
22.“逗”“息”有逗留、停息的意思。(1分)舟行湖上好像停在水天之際的樹梢上;飛鳥沒有足夠的力量飛過湖面,不得不停在高高的桅桿上歇息。(1分)這兩個字巧妙地引出扁舟、飛鳥之“小”來體現(xiàn)青草湖面之渺遠(yuǎn)浩瀚。(1分)(共3分)
23.(1)對眼前景色的喜愛贊嘆之情。(1分)詩句開篇展現(xiàn)春水瀲滟,帆影徐徐之明快景色,接著“沅水”四句引用了典故,令人聯(lián)想起陶淵明的世外桃源、屈原筆下的湘君湘夫人以及得道成仙、巫山神女的傳說,具迷奇神幻的色彩。(1分)(2)對世途艱險的無盡慨嘆之意。(1分)詩的最后兩句借景抒情,再次強(qiáng)調(diào)湖水滔滔的浩瀚和一葉扁舟的渺小,表達(dá)對旅途勞頓、世途艱險的嘆息。(1分)(共4分。理解成“以樂景襯哀情”,且言之成理也可。)
(三)古詩文默寫。(6分)
24.補(bǔ)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。(只選3小題)
(1)蠶叢及魚鳧 開國何茫然
(2)潯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荻花秋瑟瑟
(3)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
(4)天高日晶 砭人肌骨
(5)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
四、作文(60分)
參照高考評分標(biāo)準(zhǔn)。
【詩歌鑒賞】
陰鏗字子堅,武成姑臧(今甘肅省武成縣)人。博涉史傳,五言詩為當(dāng)代所重。在梁朝曾為湘東王法曹參軍。在陳朝曾為始興王中錄事參軍。陰鏗與何遜并稱,傳詩不多,風(fēng)格流麗。
本篇是陰鏗的代表作之一,描寫他渡湖所見的瑰麗景色。青草湖與洞庭湖相連,每逢春水泛漲,二湖渾然為一。詩人在開端兩句即點明渡湖季節(jié),以“滿”字和“平”字勾勒出湖泊春水瀲滟的全景。“沅水”以下四句不僅描寫洞庭湖的水勢,更糅入了與之相關(guān)的動人傳說,使得詩的意蘊更加豐富,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。沅水是湖南西部的一條江流,入洞庭,桃源縣在其左岸。“桃花色”三字讓人聯(lián)想起陶淵明筆下“黃發(fā)垂髫,并怡然自樂”的世外桃源;《楚辭》中《湘君》和《湘夫人》篇有“采芳洲兮杜若”、“搴汀洲兮杜若”之句。因此“杜若香”使人想起蛾皇、女英溺于湘水的傳說及屈原筆下的湘君、湘夫人;“茅山”即句曲山,是中國道教名山,在江蘇省句容縣東南。山有華陽洞,相傳漢代茅盈、茅固、茅衷兄弟三人在此得道成仙;而巫峽則留有巫山神女的傳說。因此此四句詩不僅寫出自然風(fēng)物,更使詩歌具有了一種迷奇神幻的色彩。“帶天”四句寫洞庭湖的幽遠(yuǎn)之景:一葉扁舟,數(shù)只飛鳥,飛鳥越湖力怯,棲息在高高的桅桿之上,煙波浩渺的湖面,寬不可測,遙不可及,相形之下,大者愈見其大,小者愈見其小。于是詩人很自然地發(fā)出因旅途勞頓、世途艱險的感慨:“滔滔不可測,一葦詎能航?”這首詩寫景層次分明,遠(yuǎn)近交錯,色調(diào)明快,筆墨酣暢。
【參考譯文】
我的弟弟小修,從小就很聰慧,唯獨喜歡讀老子、莊周、列御寇幾家的著作,他都自己作注解,其中多有言外之趣。長大后,器量愈加壯闊,見識更加開朗,鮮明的以豪杰自命,看鄉(xiāng)里那些庸俗的文人,如同行走在牛馬之后,(污穢不堪),一天也不能居住下去。于是泛舟于長江之上,馳馬奔走塞外,遍覽天下,而他的詩文也因此一天天長進(jìn)。他的詩文大都獨立抒發(fā)自己的性情,不為固定的格式套路所束縛,如果不是從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來,就不愿下筆寫作。他的詩文之中有優(yōu)點,也有瑕疵,優(yōu)點自是不必待言,就是瑕疵之處也多質(zhì)樸自然自我獨創(chuàng)的語言。可是我卻極為喜歡他詩文的瑕疵之處;這是因為我認(rèn)為所謂的好的地方,還不能避免矯飾雕琢和沿襲模仿的缺憾,還沒能完全擺脫近代文人的風(fēng)氣習(xí)慣呀。
大概詩文到近代已變得卑弱極了,文章想要以秦漢的為標(biāo)準(zhǔn),詩歌則一定要以盛唐的為標(biāo)準(zhǔn),抄襲模仿,亦步亦趨,看到某人有一句話與前人的不相似,就一齊指責(zé),認(rèn)為是沒入門不得法的歪門邪道。卻不知文章以秦漢為標(biāo)準(zhǔn),而秦朝漢朝的人又何嘗一字一句學(xué)習(xí)了《六經(jīng)》呢?詩歌以盛唐為標(biāo)準(zhǔn),盛唐人何嘗一字一句模仿了漢魏的呢?只不過時代有盛衰興亡,可是方法并不沿襲不變,(每個時代的詩文)各自窮盡它的變化,各自盡情表現(xiàn)它的意趣,才因此而可貴,原來并不能以好壞來評定啊。況且世上的事物,獨立存在的就一定不能沒有,一定不能缺少,那么即使想要廢棄它也辦不到。雷同的卻可以沒有,可以沒有,那么即使想要留存下來也無法辦到。因此我說如今的詩文難以流傳啊。其中一萬篇中有一篇能流傳下來的,或許就是現(xiàn)在民間婦女小孩所唱的《擘破玉》《打草竿》之類的民歌,像這樣沒有見聞學(xué)識的率真之人所創(chuàng)造的作品,所以多真實的心聲,不效法漢魏,不模仿盛唐,而是聽?wèi){自然本性地行事發(fā)展,還能夠與人的喜怒哀樂愛好愿望相連通,這是值得高興的。
我的弟弟因為不得志于時,所以多感慨;貧困又不能安于貧困,疾病又不能聽任疾病,所以多憂愁。憂愁到了極點就吟詩,所以常常把貧病無奈的苦楚,抒發(fā)到詩歌當(dāng)中,常常如哭如笑,充滿了他哀嘆人生、感慨失意的情感。我讀了,為之感到悲傷。大概情感極為真實的語言,自然能讓人感動,這就是真正的詩,是可以流傳的?墒怯腥诉是把太過直露作為他詩文的毛病,卻不知感情跟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,文字隨著情感的產(chǎn)生而產(chǎn)生,只擔(dān)心文字不能表達(dá)出感情,哪里有什么直露呢?況且《離騷》氣氛怨恨到極點,明白唾罵,哪里有所說的怨而不過份呢?窮困愁苦的時候,痛哭流淚,語言顛倒反復(fù),無暇顧及,這種哀怨不滿,哪里有不傷心難過的呢(意思是情之所至,不可能還能有意克制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,不過分傷痛。這是儒家中庸詩教的原則)?況且不同的地方干燥潮濕的情況就不一樣,不同秉性的人會有剛強(qiáng)柔和的性格的不同,至于那剛勁樸質(zhì)而多怨憤,嚴(yán)厲急躁而直白,這叫做楚人的風(fēng)格,又有什么疑義的呢!
語文學(xué)習(xí) http://m.seo-9.cn/chinese/